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0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1425篇
化学   2824篇
晶体学   111篇
力学   442篇
综合类   241篇
数学   874篇
物理学   235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4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通过锌片与水分别在乙二醇和乙二胺中120 ℃反应12 h,直接在锌片上原位合成出ZnO纳米片组装的微球和层状集聚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中得到的直径为0.3~2 µmZnO微球是由直径为30~50 nm纤锌矿结构的ZnO纳米片通过氢键组装而成;在乙二胺中得到的层状集聚体是由20~30 nm的纤锌矿结构的ZnO纳米片通过氢键组装成尺寸约为450×900 nm纳米片,这些较大尺寸纳米片再通过范德华力组装而成。研究了乙二醇和乙二胺在ZnO微球和层状集聚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可能的生长机理。在波长为300 nm光的激发下,发现ZnO微球和层状集聚体具有发光峰位于397 nm强的紫外光发光、485和520 nm弱的蓝绿光发光,它们分别起源于ZnO宽带隙的激子发射,氧空位与间隙氧之间的跃迁以及表面上离子化氧空位中的电子与价带中光激发的空穴之间的复合。  相似文献   
952.
LiTi2O4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Ti2O4具有长的嵌锂反应循环寿命、较低的电位和良好的导电性,是继碳素材料和Li4Ti5O12之后的又一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望在大电流和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得到较大的应用.本文介绍了LiTi2O4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物理特性、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微观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953.
参考了HClO4脱水重量法测定Si及草酸盐重量法测定Gd的方法,建立了钆硅锗系合金中主成分Si和Gd联合测定的方法,并详细考查了共存元素及杂质元素对测定的影响。合金共存元素Ge在HCl的存在下,绝大部分可以GeCl4的形式被蒸发,达到与被测元素分离的目的。熔样过程引入的杂质元素Ni可与被测元素Gd,用氨水沉淀分离,残留Ni不足以影响Gd的测定。方法回收率在98.5%以上,Si和Gd的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6%~3.0%和0.4%~0.5%。  相似文献   
954.
不同电解质溶液对聚吡咯修饰膜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甲基苯磺酸钠(p-TSNa)为掺杂剂在不锈钢电极表面恒电位合成聚吡咯(PPy)修饰膜,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6 - 0.8 V大范围扫描研究了修饰膜在H2SO4、Na2SO4、NaOH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 结果表明, 在H2SO4溶液中, 以H+的脱出(氧化)/嵌入(还原)为特征, 并发现聚吡咯在酸性溶液中所特有的质子还原峰. 在Na2SO4和NaOH溶液中, 以Na+的脱出(氧化)/嵌入(还原)峰为特征. FT-IR吸收光谱显示, 经NaOH处理后, 聚吡咯膜的长共轭结构被完全破坏, 而经H2SO4和Na2SO4处后, 膜的共轭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55.
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评价,并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程序升温还原(TPR)、氢化学吸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负载型PtSn/γ-Al2O3,PtSn/MCM-41和PtSn/Al2O3/MCM-41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反应催化性能.发现PtSn/Al2O3/MCM-41催化剂具有较PtSn/MCM-41催化剂高的丙烷脱氢反应活性和较PtSn/γ-Al2O3催化剂高的反应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纯硅MCM-41载体表面的锡物种因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弱故易被还原,导致铂金属分散度和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活性较低.用Al2O3修饰MCM-41可以增强Sn物种与Al2O3/MCM-41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PtSn/Al2O3/MCM-41催化剂铂金属分散度和丙烷脱氢催化活性.并且,积炭后的PtSn/Al2O3/MCM-4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铂金属表面裸露度,故具有较高的丙烷脱氢反应稳定性.PtSn/Al2O3/MCM-41催化剂优良的丙烷脱氢催化性能町能不仅与Sn-载体Al2O3/MCM-41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关,而且与Al2O3/MCM-41载体的介孔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56.
为了改善流动法测定催化剂活性的实验,采用浸渍-煅烧法和共沉淀.煅烧法分别制备了CuO—ZnO/Al2O3和CuO—ZnO—NiO/Al2O3催化剂,并与传统的ZnO/Al2O3进行了比较。发现采用浸渍一煅烧法制备的CuO—ZnO—NiO/Al2O3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最高。实验表明,采用新型CuO.ZnO—NiO/Al2O3催化剂可将甲醇分解的实验温度降低100%,且实验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57.
溶剂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Co3O4及其电容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的钴盐在水-正丁醇体系中合成了不同形貌及尺寸的纳米Co3O4. 采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阴离子的种类, 可以控制产物Co3O4的形貌与晶粒尺寸. 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对Co3O4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Co3O4的形貌与晶粒尺寸对其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在2 mol·L-1 KOH溶液中, 在-0.40 - 0.55 V (vs SCE)电位范围内, 由Co(NO3)2制备的球形Co3O4表现出更好的电容特性,单电极初始比容量达362.0 F·g-1, 经过4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90%.  相似文献   
958.
W-ZSM-5催化剂C4烯烃裂解制丙烯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ZSM-5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NH3-TPD和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W的添加对HZSM-5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W-ZSM-5催化剂在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的添加中和了催化剂的部分强酸位,降低了催化剂的酸性和酸强度,抑制了芳构化和氢转移等副反应的发生,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促进了催化裂解过程中歧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当W含量为3.2%时,催化剂的丙烯选择性和收率值达到最大,分别为47.4%和41.3%.  相似文献   
959.
以硫氰酸根、叠氮基、二氰胺为桥联配体,分别与2,2′-联咪唑和硝酸镉反应,获得配聚物[Cd(SCN)2(H2biim)]n(1),[Cd(N3)2(H2biim)]n(2)和[Cd2(NO3)(dca)3(H2biim)2.5]n(3),3个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TGA等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分别是以μ1.3—SCN-和μ1.1-N3-双桥连接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3是以μ1.5-dca和μ3.3-H2biim交叉桥连的二维网状结构。对它们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60.
Nano-sized HfO2, C and C/HfO2 powders obtained through hydrothermal proces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D, TEM and FTIR, and Different precursors, namely Hafnium(Ⅱ) oleate and Hafnium(Ⅱ) hydroxide derived from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have been chosen for the synthesis of nanometric HfO2 via hydrothermal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former material as the precursor under identically hydrothermal process can yield finer HfO2 nanoparticles, compared to using the latter. Nano-sized Carbon of about 100 nm with square morphology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sucrose solution at 200 ℃ for 6 h. The addition of as-synthesised Carbon nanoparticles into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of HfO2 powder can produce C/HfO2 composite powder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